气动比轻量化更重要!

气动比轻量化更重要!

气动比轻量化更重要!

从2025环法的观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气动至上将是主流,重量将越来越被视为次要指标。随着规则放宽、器材进步与车手速度提升,气动装备只会持续压倒性地占上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轻量化不再有价值。对于专注纯爬坡赛事(如某些单日赛或登山挑战),重量依旧可能成为胜负因素。但就整体而言,环法所呈现的讯号相当清楚:速度的核心关键,在于如何减少风阻。

        在今年的环法赛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在不少最具挑战性的爬坡赛段里,车手们仍广泛地使用讲求空气力学的公路车和轮组。像是在第十八站里,有看比赛的车友们应该都印象深刻,澳洲车手本·奥康纳(Ben O'Connor)骑着Giant的气动车款Propel在Col de la Loze圆梦夺冠,为Jayco Alula车队拿下宝贵的一胜!

传统观念被颠覆

        在过去的经验里,骑乘大山,当然就是要骑更轻量化的爬坡车款。不过在这一个171.5km要爬超过5,000m的高山站里, 波加查和温格高也都骑乘了气动车款,他们分别骑的是Colnago Y1Rs和Cervelo S5,来应付这个最困难的赛段。不过最后赢下这一站的,是骑着Giant Propel的本·奥康纳,而且他们都采用相对比较高框的轮组。

        但其实就在几年前,车手们大多会骑着专用的爬坡车款,强调重量轻、低框轮组,当时的想法是,虽然气动车款在平路的速度较快,但爬坡当然要选最轻的车款,但这个想法如今正在改变。

▲车手本·奥康纳骑着Giant的空力车款Propel ,在Col de la Loze圆梦夺冠,为Jayco Alula车队拿下宝贵的一胜! (Photo:Giant)

▲波加查在第十二站的爬坡路段。(Photo:A.S.O. / Jered & Ashley Gruber )

为何气动占更大优势

        可能的原因有几个,首先的一个考量还是重量。咦,不是才说重量是其次吗?但因为UCI对车重的规定,公路车必须限重6.8kg以上,而现在气动车款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重量。相反的,强调轻量的爬坡车款,则可能已经轻到须增加重量才能使其达到6.8kg ,要在两辆最终重量差距不大的车子里做选择,那当然就直接骑气动效果较佳的车款就好了。

▲在环法第十八站,爬超过5,000m的高山站里,波加查和温格高也都骑乘了气动车款。(Photo:A.S.O. )

        第二个原因则是速度,当车手们骑乘的速度越来越快,考量整个赛段的过程,而非只是爬坡段的话,气动效果带来的效益,可能会超过减轻重量的好处,尤其现在职业车手们上坡的速度飞快,同时在下坡也能争取时间。

        像是在第十二站的最后一个爬坡路段Hautacam(13.5km,坡度为7.8%),波加查以估计每6.7W/kg的功率重量比,骑了大约35分钟,平均速度为23km/hr ,最后赢得冠军。同时他在该站的平均速度为41.5km/hr ,若以今年整届环法来看,平均时速接近43km/h。当车手们的行进速度越快,受风阻的影响越大,气动车款自然也更形重要。

科学数据的支持

        来自瑞士的气动专家品牌SwissSide曾以2021年环法第十一站的经典路线风秃山( Mont Ventoux )进行模拟,测试不同车重与气动配置的差异。他们发现:在单纯攀登Mont Ventoux时,轻1kg的车能快约19秒。但若计算整个199km赛段,使用气动效果更佳,却重1kg的车,整体却快了3分16秒。

        他们进一步总结,职业车手要在平均坡度达7.5%以上的全程赛道,重量才会比空力重要。对一般业余车友,这个门槛稍微降低,但仍需达到4.5%平均坡度、每百公里累积爬升4,500m ,重量才会显得更关键。换言之,即使是业余骑士,多数情况下仍能从气动优化获得更大的整体效益。

该如何选择车款?

        那对于一般车友,要选择爬坡车款,或是投资在气动车款?答案其实因人而异,若你主要追求速度与效率,确实可以学习职业车队的做法,优先投资气动相关的升级。但这也未必需要直接换车,从骑姿调整、专业的气动Fitting、选用气动头盔与自行车衣,甚至低滚阻外胎与链条润滑,都能带来明显效果。

        但若车友单纯享受骑乘乐趣,重量与气动之争也许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我们不像职业选手有赞助义务,可以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单车与装备,有人喜欢工艺感强烈的手工钢管车,有人偏爱最新科技的碳纤超级战驹,这些选择都无妨。

        你平时都骑气动车还是爬坡车呢?欢迎留言!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