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不止骑·24h环太湖认证赛|谁解太湖风雨情  再相聚

2018不止骑·24h环太湖认证赛|谁解太湖风雨情  再相聚

2018不止骑·24h环太湖认证赛|谁解太湖风雨情  再相聚

“下雨天我们就不骑车了吗?下雨天我们就不环太湖了吗?”在去年第五届不止骑·环太湖24h单车环太湖认证赛首次从原先无锡太湖国际展览中心移师常州嬉戏谷的首届,面对磅礴大雨,赛会创办人应明亮出这句脍炙人口的金句来激励出发的3000多名参赛者,下雨,也在此成为前一天大家口中时不时提及的话题,为此,组委会提前制定了三套应对方案,在硬件措施上也比去年提升不少,除了赛前照例等候到十点多钟的赛前报名长席,今年CATEYE猫眼以及CyclePlus、KUNG、 Bryton百锐腾以及国际大牌Giant/liv都有在环太湖24h这个舞台上共襄盛举,站在品牌商的角度而言:一直保持在五千人左右报名人数的骑游赛事,才能真正零距离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将产品服务到消费者心坎里。今年赛道上我们也看到KUNG在做中立服务,而这个由前车手贺丁丁创立的整车品牌,更善于从赛会实践去思量,找到真正能打响品牌的舞台,而这恰恰是2018不止骑·24h环太湖认证赛真正的价值所在,并非单纯的从赛会报名体量来考虑,更多的是看中一个赛会长久的增量,长远的生命力,而这恰恰是的当下自行车赛事逐渐上演退潮期的一个黄金衡量准则,其他赛会同样也有美景,还有响当当的业余车手,甚至是一样的惯例——独特的奖牌,但在这个骑游活动上,你能看到众多连续参加五六届的老车友,每个人的话题不止当下,五千多人的回忆,五千多人的骑游叠加效应。

一半一半,近两三年对于自行车赛事市场而言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井喷,火山式爆发,相对于金字塔结构中间的业余赛事中庞大的各地城市邀请赛,体验式“骑游+”休闲骑也逐渐被更多单车俱乐部所认可,每个赛事都有特定的族群,业余赛的范围永远扩大在那几个圈子里,幸好的是近年随着不同组别包括大学生组等年轻化组别的设置,后续业余赛的梯级力量也在缓慢成长,加上各地诸如多彩贵州、云南联赛的兴起,主打品牌化的业余赛事生态圈逐渐在完善,相对比之下骑游+体验赛事成长则相当缓慢,纵使有着很低的入门门槛以及更加人性化的赛事体验,特定范围+长期品牌的积累成为江浙沪骑游崛起的新特点,围绕环太湖,除了每年的职业赛之外,大大小小的环太湖骑游赛事也从2016年的蜂拥而至到现今的“大降火”,很大程度上和上述品牌赛事的长期积累有关,今年在24h环太湖认证赛主会场旁边“马拉松式”报名人单广告墙上,发现除了以往的江浙沪俱乐部之外,很多其他地区出入安徽、湖南等地的新俱乐部加入进来,其中还有很多参加过骑闯天路的选手前来参赛,赛事之间的带动效应也逐渐增强。

今年的24h环太湖认证赛,从官方数据上显示今年报名人数在五千大关左右,继续保持了一个增长的态势,在五个组别(100km、200km以及300km、400km、500km)中,经典的300km骑行占据总参赛人数的五分之二左右,今年来自南京捷安特yakima车队的李长春实现三连冠,300km组别的路线中间段做了小幅的修改;此外,李长春的队友刘洋洋拿下200km组的第一名,南京Liv不止骑的车队的邹霞拿下200km同组第二名。整场活动在上半段时间基本属于阴天天气,在下午四五点左右基本雨水开下,对于300km组参赛者处于第六、第七打卡点之间的很多人而言,基本最后70km左右最后时刻面临艰难的考验,五百公里组同样遭遇这样的类似情况。今年在后勤补给这一块组委会也是考虑周全,比赛车手过终点不仅能够在自己奖牌上免费刻上名字,同样一碗热热的姜汤也在时刻准备着,此外,还专门设置赛后休息大棚区,很多参赛者都表示组委会很贴心。

100km前三甲

第一名:许洪玮 3小时36分2秒

第二名:徐斌 3小时36分12秒

第三名:冯凯 3小时42分45秒

200km前三甲

第一名:韩洋 6小时23分23秒

第二名:邹霞 7小时15分2秒

第三名:阳旭 7小时16分16秒

300km前三甲

第一名:李长春 9小时16分59秒

第二名:刘幺幺 9小时17分6秒

第三名:周庆田 9小时43分38秒

400km前三甲

第一名:李小利 14小时57分6秒

第二名:朱寒阳 15小时42分4秒

第三名:宋伟 16小时22分32秒

500km前三甲

第一名:景涛 16小时35分29秒

第二名:商金华 16小时49分56秒

第三名:汪俊剑 17小时28分44秒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