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与实践

「功率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与实践

「功率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与实践

  不知道大家都怎么安排练车?采用心率训练?抑或功率训练?利用智能骑行台配合ZWIFT在家疯狂练两三小时?

  以时间上来说,有的人久久骑一次或拼命骑一次,有的人一周骑一次,还有人天天练。以训练的内容来说,有的人刷平路,有的人找Strava的山路刷KOM,有的人爱撸台子。

  以训练内容来说,有的人每次练习都尽全力榨干,而有的人则是骑越久越好,还有各种琳琅满目的训练方式,但是你知道你在练什么吗?你知道练的效果如何吗?

  训练方法有很多种,不过原理都大同小异。

  基本上,都是先让你做测试,了解你的现状,取得测试数据之后,然后根据结果去划分出各种不同的训练强度,并加以锻炼。

  但是,在开始进行真正的功率训练之前,你做对了几项?又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呢?很多人可能还尚未明白功率训练前的要领。

  所以,本文将介绍关于“自我检测”的六个重要观点。

一  你的功率计选择

  第一点,先讨论器材部分,笔者感觉这是比较简单的项目,就是关于你想要使用的器材与否,相较于后面几个观点,思考的部分可能更需要时间来沉淀一下。

  十年前的单车世界,那时候的功率计选择较少且品牌不多,屈指可数的唯有SRM、Powertap等一线大厂的产品,其也深受许多职业车手的青睐。

  时至今日,一切变得相当简单与便利,手机一点,某宝下单,可能隔天就到货了。甚至功率骑行台的种类也不少,淘了一台回来慢慢撸,下载个训练软件如:Zwift,就可以让你进入一个虚拟但有较高训练效率的单车梦幻世界。

  话说回来,器材大家都可以买,也买得起,但是精准度是否在规范内,就因人的际遇而有所差异了。

  举例来说,一位车友的功率器材是SRM,训练同时用的是某国产智能骑行台,数据如下:

  试问一下,这时你该怎么判断呢?

  那肯定是找专家来帮你校验。在功率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下,后续衍生出来的疲劳累积(TSS),与其室内、室外的FTP设定上都会有巨大的偏差,导致误判而浪费时间与精力之后,却没有发挥到相当的水平是否相当可惜呢?

二  你所拥有的时间

  这里指的是除了上班以及陪家人的时间外,你每天、甚至每周可以安排出多少小时来训练?

  有人20+小时、有人15小时、有人可能5小时以内。

  不过不要太担心,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辅助训练器材越渐新颖,室内骑行台就是一个高效能的练车神器,再搭配一个Zwift与一位专业在线教练的周期性辅导,每周锻炼约6~10小时就可能会产生出非常高效率的效果。(日后会有相关案例的文章提供参考)

三  你的训练目标是什么?

  这里指的是除了你个人的目标,单纯来说,有人想要减脂、减重?

  难度上来说,有人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赛事?成为一个KOM或是羡煞人的冲刺王!

  每个人心中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但是你自己本身有考虑清楚,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同时,你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家人的支持与否,这当然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子。

四  你的特质与这项运动的关联性

  这里指的是你个人天生的特点与这项运动是否有正相关,比方说:你的爆发力非常好!或者说你的耐力非常好,在马拉松的运动项目里可以跑进3小时内甚至更快!

  又或者是你的心脏非常强而有力,但是这需要专业的运动类别医生的诊断才能更近一步了解你的本身体质适配与否?

  综上所述,主要先考察你天生的基因是否适合这项运动就可以大概判断你是否可能在此项运动中是为佼佼者!

  但若是以健身与健康的需求来进行自行车的训练就不太适合用这样的规则去看待。

五 你为了这项运动可以付出多少?

  这里指的是除了上班跟陪家人的时间外,以及上述众多考量因素之下,你需要全盘地考虑清楚,那你自身规划要多少年时间在这项运动上面,然后找一位专业的功率教练,让自己从一位小白用户到一位大神的境界....

  当然,这样一个过程,每个人会经历到很多的考验与挑战,有人遇到的可能是时间、可能是金钱、可能是自身观点、又或者是周遭的环境因素被迫....这都很难说。

  不过,一开始都评估与考量过了,进行到了一半又突然萌生去意,也是可能的结果。

六 本身对于功率训练可以做多少课程以及吸收?

  由于大多数人接触功率训练都是近期而展开的,并非是学生时代的学习科目,或者本身就是研读多年甚至已经以此维生 - 「专业的功率教练」。

  对于偏理工、偏文学的思考与逻辑都是大不相同,且因人而异的理解能力对于这训练上的进展也不会一致。

  网络是很好的社会大学,也可以搜寻到很多相关的训练文章与分享推文,但是你知道在阅读这些文章前你本身需要保持中立态度。

  若是Chris Froome分享出他的训练理论与锻炼课表,请问你可以照单全收地完成吗?功率训练这是一项新的科学运动过程,主要就是缩短时间并有效率的管理你的进展与体能状态,所以要因材施教且因人而异的布局与规划。

  「换句话说,可能每个人达到300瓦的训练计划都不会是100%相似」

  另外,则是相关可参考的书籍在市面上也是不少,买了专用训练的书籍是一件好事,纽胜团队对于这样的内容产出者与购买者也是持有非常感谢的态度。但是,您是否能理解并学以致用!?

  再者就是参加相关的功率培训营,虽然需要花费,但是去认识更多的同好一起研讨,也许是一件更有效率的事情,或者遇到了一位专业的功率教练帮你解惑,那这一趟的投资可能就是非常值得的选择。

  以上六点,在座的各位都想清楚了吗?

  你自己都把每一个分析的要点都理清楚了吗?

  除了第一点之外,你的特点与这项运动是否相符合?

  你自己的前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终极目标都规划好了吗?

  再者你可以相对付出的时间跟金钱在现阶段是否允许?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改变许多观点并吸收新的训练知识,并配合一位合格的自行车教练与你并肩作战....

  在一切训练的开始之前,试问你都已经仔细考量了吗?

  当然很多不同的声音会慢慢浮现,比方说有人会说:「我是骑游党的,功率训练跟我没关系!」(这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人会说:「我想要终极的自我挑战!成为一个业余的登山王或者成为一个冲刺王!」

  更多人会说:「自行车是我的生命!不能没有它....」

  言至于此,很显然地知道每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各有不同。

  当然,本文探讨的是科学化的自行车训练,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训练的同时,我们为什么开始训练以及为何而练?

  日后的推文里面也会导入许多相关互动与思考的文章会慢慢产出,就让我们静观其局吧。非常感谢您的阅读,下回见。

  Don't just train, train right!

在此附上三个关于功率训练的常见问题:

  • Q1:请问没有功率计,用心率也可以训练吗?
  • Q2:请问我是一位铁三爱好者,自行车项目一直是软肋,功率训练是否可以提升?
  • Q3:请问川藏八天的超长距离挑战赛,使用功率计有帮助吗?

  以上是我们的问卷,很真诚地邀请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