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女爱上自行车,骑行也是科研

当美女爱上自行车,骑行也是科研

当美女爱上自行车,骑行也是科研

我叫周丫丫,来自浙江衢州,是一名狂热的骑行爱好者,目前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当我还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时,就与骑行结缘。至今已经坚持骑游8年,骑行过国内17个省市,参与过多项骑行赛事。

骑行经历

2014年国庆节,受北京体育大学同学影响,开始尝试第一次长途骑游,从北京骑行至河北坝上草原。这趟“大学至今最棒的旅行”让我从此爱上骑游在路上的感觉。

骑行经历

至今,我已通过自行车旅游的方式,骑游过国内17个省市的路线,包括

环青海湖
环海南岛
环台湾岛
环广西
川藏线
京哈线
云贵线
浙北皖南环线等

2018年,从山地车换为公路车后,我尝试参与不同骑行赛事,包括
2018年24H不止骑环太湖自行车赛(300km组)
2019年第3届环四明山自行车骑游大会暨第13届马自骑资格认证赛
2019环浙骑游自行车赛·新昌站等

骑行感悟

“一直很喜欢和大部队一起骑行的感觉,觉得它就像漫漫人生长路。

有时你只能自己走,自己坚持;有时会有队友给你打气助你一臂之力。

爬坡就像生命中的困难,登顶的那一刻会让你觉得所有迎难而上的坚持都是值得的;那下坡就是顺境,要对生活满怀信心;

保障车就像家,累了倦了回去休息,总有你要的温暖。”

——2016年8月19日环青海湖有感

“喜欢骑车的最初感觉是小时候父亲骑着他的老二八接我和弟弟放学回家。上桥爬坡的时候,父亲总借机教育我们,你们读书啊就像骑车上坡不进则退。当时就觉得迎难而上的感觉真好,就算真的骑不上去,用推得也可以嘛,没什么大不了。

大三接触到骑行,远征三次,短途数不清,自此一发不可收地爱上这项运动。在骑行中感受沿途的风景和艰辛,多像人生啊。你不知道拐过这个弯前面是怎样的路在等着你,任何选择都会有风险,骑行也让我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得失。

别人帮你或者和你并排一起走都是你的福气,常怀感恩,也记得其实人生很多路本该是要一个人自己走的。

吹吹海风,听听浪花,看看孩子玩沙老人们夜钓。岁月如河,流云静谧,有感于东海畔。”

——2017年2月10日环海南有感

“饱餐一顿后,才有力气记录过去的两天。垦丁到太麻里,20公里的爬坡,40公里的雨骑,3小时的夜路。太麻里到长滨,96公里的逆风。以前说什么也不敢走夜路,前天感觉就像电影里穿越时光隧道,只记得前轮前两米的微光。以前只在歌里听过落山风,昨天下坡挂大盘只能踩出十二三的速度,喝了一天太平洋的风。主动逼自己,敬畏自然,爱惜小命。”

——2018年1月30日于环台湾有感

“骑行18天,川藏线就这样结束了。翻安久拉山(倒数第三座山)时想象过抵达终点的情景,以为会很激动。真正到了布达拉宫脚下,内心却很平静和踏实。整体感觉,川藏线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骑游都难。2000多公里路,个中滋味酸甜苦辣,相信都会成为未来继续前进的动力”

——2021年5月17日于川藏线有感


“对我而言,自行车旅游的最大魅力在于和一群喜欢的人以共同喜欢的运动方式一起去探索没有去过的地方。

前行的路上也许有风雨,难免有突发,可能会劳累,但因为知道身边都是温暖的人儿,所有的困难都不在怕的。”

——2019年7月7日环浙新昌站

骑游与科研

作为一名研究生,骑游是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思考与创新的源泉。例如,出于对骑游风险的关注,我在早些年完成了骑游风险管理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CSSCI期刊《中国体育科技》上。链接:基于HFACS理论的自行车旅游风险识别研究

近年来,一个让我非常好奇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持续参与骑游。从一个刚入坑的小白,到持续参与,陆续升级装备与技能,再到多年坚持参与骑游。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出于对此问题的极度好奇,我正在开展博士论文研究《自行车旅游者行为形成机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视角》。目前,研究进行到问卷调查阶段。借此机会,希望骑友多多支持,帮忙填写问卷。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