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商手中的“GC”火力点——BH MY 2018 新品发布会

军火商手中的“GC”火力点——BH MY 2018 新品发布会

军火商手中的“GC”火力点——BH MY 2018 新品发布会

  相比已在外媒曝光的主力空气动力学整车——BH G7及紧随潮流推出的G7 Pro、BH G7 Disc碟刹版公路车而言,在BH MY 2018 新品发布会所推出的新款BH GC似乎更具亲和力。G7系列是在G6基础上增强刚性及空气动力学性能,新款车型BH GC反其道而行,则是在G6基础上进行技术下放,所以更能普罗大众,让BH的忠粉们能够在万元竞技公路车门槛上有更多选择余地。

  新款BH GC不仅承袭了G6大部分的技术,除了和G7 Pro一样增推适合亚洲人的XS&S尺寸车架外,坐管ISP部分下降了6公分,以便亚洲BH 忠粉更便于调节坐杆,同时与顶级G7一样采用现今公路车主流、便利的Direct Mount规格夹器,市售GC按照套件等级分为GC Ultegra以及105两款,在色系上除BH赞助的环法顶级Direct Energie(直接能源)车队经典的黑黄款外,还有“韭菜炒鸡蛋”的红黄款(GC Ultegra Mec即DE Team版)、低调的“水泥”灰以及蓝白款、黑蓝款等共计5款配色可供选择。

  与公路车系一样,BH MY 2018款在硬尾山地车方面紧跟主流,在Boost 142后轴规格上又加推Boost 148后轴规格,同时重返29er的新赛场,除了继续保留原有的Ultimate RC 27.5寸型号,新推Ultimate 29 Boost、Ultimate RC 29 Boost高阶硬尾山地车的同时,在竞技进阶的Expert车型中也各自推出Expert 29寸以及Expert 27.5寸山地车。上述车型是BH中国区考量当下市场大环境后,所推出的性价比较高车款。  

▲BH中国区李文贤总经理为新品发布会做上台演讲。

  早在08年就与松下合作推出电单车的BH暂时还不会将Emotion这一子品牌相关车系推入国内,之后将会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切入这一块市场。正如我们在BH官网(http://www.bhbikesasia.com)上看到的Online Shopping销售策略一样,目前出于增加出货量以及管控价格的双层考虑,此次发布会也请到了京东的相关线上销售人员前来,线上+线下双层策略的背后,更是BH在考量中国区市场情况之后采取的稳健、逐步推进的经销策略。

  此外,BH也就去年年底刚推出的STT Fitting系统做了专门的讲解,而这实体产品加上配合BH整车产品的线上软件整套售价也在五万元左右,相比主流的 Retul Bike Fitting,这套同样依靠贴点以及光态摄像动画感应的3D动态捕抓系统还需经线下门店的实际检验,相应的品牌技术服务也被包含在这套设备之中。最后,BH在官网上推出了定制化服务项目——M BH,目前支持的车型为G7 Pro以及Ultralight EVO这两款高级公路车,为消费者提供心仪的涂装。

▲在经历过2016款G7Disc以及此次推出的2018款G7 Pro、G7 Disc等大改款之前,在性能上更加均衡的空气动力学G6并不像后面大面积应用超扁平化的管形,此外,在此款G6 Pro队版的后上叉部分使用叉桥进行连接以便加强强度,而且与上管之间的连接平滑过渡,而后面改款在该部分则直接下移且叉桥支架移除,V夹安装座直接做在后上叉上,在性能上更追求刚性的提升。

▲BH超轻爬坡队版整车Ultralight EVO,顶级车架整重只有747g(56cm、XXL码车架),其采用硬壳式模块结构,其中上管、下管以及头管都是使用单一的模具制造,即HCIM硅胶中空核心模具成型技术,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整车的刚性以及强度,Ultralight EVO和其他车型一样都采用86.5mm宽的BB386 EVO五通,此外,还采用1.5″锥形头管以及27.2mm坐管、全隐藏式走线,为了在主打超轻量化的同时兼顾刚性,前叉的Offset偏移量略微朝前且采用后下叉水平长度为402mm的短轴距设计,车身管径截面被设计的更加宽。超轻爬坡队版整车Ultralight分为三个车系Ultralight、Ultralight EVO 、Ultralight EVO Disc。

▲让人血脉喷张、肌肉感十足的队版BH Aerolight RC铁三车。

▲直接能源车队版BH长途耐力车型Quartz。

▲新款G7 Pro采用非对称式后下叉设计,管形的截面也采用横截面更宽的Cam tail造型,能够有效提升车架刚性。此外,前后采用Direct Mount直装式刹车。

▲新款G7 Disc碟刹版采用前后12mm贯穿式轴心,Shimano Flat Mount空气动力学专用碟刹以及搭配140mm碟片。

▲一般品牌为加强前叉叉脚部分的强度普遍使用铝合金材质,而G7 Pro则使用轻量化与强度兼具的东丽T1100碳纤维叉脚,而且前拨挂耳的地方也使用一体成型的T1100碳纤维材质。

▲G7 Pro在坐杆上大改后的全隐藏式坐管固定方式,即通过后部连个螺丝进行固定,而且坐管内可置Di2电池。

▲新款G7 Pro采用更加压缩的后三角以及更大的前三角设计,这样使得整车在刚性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市售的GC按照套件等级分为GC Ultegra以及105两款,在色系上除了有BH赞助的环法顶级Direct Energie(直接能源)车队经典的黑黄款之外,还有“韭菜炒鸡蛋”的红黄款(GC Ultegra Mec即DE Team版)、低调的“水泥”灰以及蓝白款、黑蓝款等共计五款配色可供选择。共有五个尺寸:47cm(CtoT)的XS、54cm的S、58cm的M以及62cm的L、63cm的XL。

▲新款BH GC不仅承袭了G6大部分的技术,还将坐管ISP部分下降了六公分以便亚洲BH 忠粉更便于调节坐杆高度。

▲水泥灰涂装的BH GC细节部分。

▲新款BH GC采用粗壮的BB386五通,整车的设计平台基于G6。

▲公路越野车款Rx team EVO。

▲BH长途耐力车型Quartz:类似TCR一样的超压缩几何车架,大倾斜角度的上管和406mm的短后下叉轴距使得整车在Stack值与Reach值上变得更小,整车的五通重心也设计的更低,提升在颠簸路面骑行时的稳定性。整辆车在下半部分采用G6的踩踏平台,后下叉等上半部分一些细节则参考超轻爬坡整车Ultralight,可兼容28c宽胎。

▲新款BH Ultimate RC 29 Boost:后轴规格采用Boost 148×12mm,搭配BH Evo Disc Brack即隐藏式碟刹安装座。

▲BH Ultimate RC 27.5:采用侧摆式前变走线设计以及可换式双用后勾爪。

▲Expert 29采用加大型头管以及隐藏式走线,车架下管部分采用Side Swing前变,在后抓钩地方采用 EVO Brake mount 135mm宽的后叉规格。

▲BH Bikes Fitting System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安装有匹配Fitting软件的电脑,带有高速摄像头以及LED灯光的三脚架,定位贴点以及光感应轨迹球以及消光背幕以及地垫。通过Fitter在测试者身上大转子等八个部位贴点和光感应轨迹球,再通过高速摄像头进行3D动态捕抓骑行轨迹,最后,在由匹配的电脑软件进行分析,在操作界面上会在右侧设有各项数据测试选项,最终软件会出一份Fitting测试报告,而整个数据则是根据BH整车来设定的,对Fitter的操作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

▲ControlTech展出的新款Logo以及最新的坐垫鞍座新方案,最新研发的中间为钛合金,两边为碳纤维的公路车弯把。

BH品牌介绍:

  由Beistegui兄弟俩在1909年创立的公司BeisteguiHermanos S.A, 其中军火是当时BH工厂最主要产品,也为日后这个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Basque)埃瓦市(Eibar)自行车品牌奠定了雄厚基础。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BH在1920年决定在军工技术基础上,将之前准备用来做军火的原材料用于制造自行车,早期的BH还组建了第一支由BH工厂独立冠名的自行车车队,同时BH也是早期环西班牙赛的重要赞助商,当时BH拥有比利时籍车手古斯塔夫·德乐(Gustave Deloor,不是环药房自行车赛中的那位)就夺得1935年、1936年两届环西赛总冠军,之后所赞助的车手在环法赛上也有着亮眼表现。

  20世纪中期BH开始涉足摩托车领域,这也意味着当年环西赛等比赛上已能坐上BH制造的摩托车。1959年BH又将厂房从原来的埃瓦市搬迁到不远的维多利亚市,随后不断丰富生产线,在赛场上传奇名将Alvaro Pino也拿下1987年环西赛的冠军、41次环西赛赛段冠军且带领着ZOR-BH车队不断取得突破,为此BH推出了Alvaro Pino限量纪念版车架。

  2004年BH造出第一辆碳纤维公路车,后在2009年赞助环法车队AG2R使用空气动力学G5,2008年BH与松下合作推出电单车产品——Emotion, 2012年赞助车手BH山地车队主将Julie在获得2011年UCI 山地车锦标赛冠军后,又接连获得伦敦奥运会山地越野赛的金牌及蝉联世锦赛冠军,2016~2018赛季BH重回环法,赞助了直接能源车队,并为今年刚退役的沃克乐大叔定制了纪念版车架。BH在2007年成立Bike Asia自行车亚洲分公司,2008成立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BH USA,2010年成立BH China即上海比驰,负责供应中国市场以及服务推广。


更多相关